衡阳教育资讯网

热线:(+86)13007348766 通讯员QQ群:13007348766
投稿邮箱: 13007348766@qq.com

铃声不绝 弦歌不辍——读《连云山的铃声》

作者:余民强   浏览量:   发布时间:2022-10-08 00:00:00


最近,肖静的报告文学《连云山的铃声》出版发行了。该书真实记录了乡村教师胡厚兴43年坚守单师学校的感人故事。作者以岳阳市平江县连云山区的“单师学校”为切入点,在非虚构写实性的表达中融入诗性描写和理性思考,忠实记录了乡村教师胡老师43年坚守单师学校的事迹,不仅是对胡老师个人事迹的精神礼赞,也是对全体平江乡村教师坚守奋斗的现实观照,更是对整个平江乡村教育的充分肯定。该书具有宏大叙事的壮阔美,更富含文学艺术的诗意美和反思现象的思想美,具有时代性、艺术性、思想性。读后,既有桃李醉春风的阅读享受,更多的是从胡老师身上,读出了广大乡村教师的坚守情怀。

在湖南平江,像胡老师一样坚守乡村教育讲台,把一生奉献给了乡村教育的教师太多了,但能一辈子坚守单师学校的乡村教师却不多,胡老师就是这不多的“单师”中的佼佼者。全科老师,一堂课分两个年级教学,自己身患多种疾病,喉疾严重时甚至发不出声音……书中细腻展现了胡老师对平凡岗位的执着坚守。“一切为了孩子,为了一切孩子,为了孩子的一切”,这三句话是胡老师办公室墙壁上张贴着的横幅标语,是他坚守单师学校的动力,也是镌刻进他生命中的信仰。

捧读《连云山的铃声》,胡老师的坚守令人扼腕!生命是像冬梅一样傲雪绽放,还是如夏花一样随雨凋零,坚守就是生命这一现象的分水岭。胡老师的坚守是一种职业精神。书中写道,胡老师的工作从“门卫”开始,到“清洁工”结束;他的“身份”既是大岩小学校长,孩子的班主任,也是语文、数学、美术、音乐、科学、体育等全科老师;还要兼任修理工、服务员,保姆等。但无论角色怎么转换,胡老师心中只有孩子和责任。是什么能够让胡老师43年如一日坚守单师学校?从书中去找答案,那就是胡老师对教育的执着和坚守乡村教育信念的忠诚。

胡老师的坚守开出了乡村振兴的花朵。他以一己之力承担起该校的所有岗位,他43年默默坚守、教书育人,用灵活的育人方式,启蒙了山村三代人达1000多名学生,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

胡老师的坚守闪耀着人性的光辉。“每一个孩子都得上学”。在山里,单亲孩子多,留守儿童多,甚至还有不少残疾家庭,俗话说:穷人的孩子早当家,好多正是上少年龄的孩子因为家庭而选择放弃学业,但胡老师不允许他的学生失学,他觉得越是山里的孩子越要接受教育,这数十多年,他通过苦口婆心做工作,挽回了多少失学的学童,没人准确统计。在平江,每一位乡村教师都像胡老师一样做过这样的控辍保学,这就是平江乡村教育的脊梁。

胡老师的坚守不是一时一事,而是实实在在的持之以恒。胡老师本可以在小岩小学当一个教导主任,但他却为了连云山里的孩子辞去小岩小学的教导主任,来到大岩小学这个单师学校,而且一呆就是43年。为了连云山里的孩子们能走出大山,他用自己实实在在、持之以恒的坚守,给孩子们带去了希望。

《连云山的钟声》一书面世,就在平江引起了较大的反响。胡老师“宛如平常一段歌”的单师学校教育生涯,43年坚守单师学校启蒙山村三代1000多名学生的真善美,拨动了广大乡村教师和善良民众的心弦。连云山的钟声不绝,乡村振兴的弦歌不辍,胡老师的“坚守”在平江红土地上产生了共鸣。(本网评论员 余民强)


责任编辑:金刀


  由衡阳教育资讯网整理发布
Copyright © 2025 衡阳博宏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
ICP备案/许可证号:湘ICP备2025108182号-1